『「中野祐里」和「天海祐希」的分際線』

大家都知道「中野祐里」和「天海祐希」實際上是同一個人(廢話)

但是把他們當作「創作者」與「作品」的關係來看,我覺得也很合適喔!

  在天海今年的英國旅遊節目蘇格篇裡,天海探訪了哈利波特的故鄉,而在魔法咖啡館裡遇見的很多因為崇拜著J.K 羅琳 而來的人.

  這是因為,我們在深愛著一部作品的同時,也會對這部作品的作者也會抱持著同樣的深度的喜愛,對創作出這樣偉大作品的人抱持著仰慕與好奇,越優秀的作品越是如此.

  不管創作者想要塑造出什麼樣的作品,但是,一個作家的人格、人生經歷、處事態度,其實都會不時的體現在她的作品之中,細細的品嘗著作品的內容同時,也不時可以瞥見作者的身影一閃而過,而尋找著這些作者的痕跡,就是屬於粉絲自己的小確幸了

  也許天海自己不是很能明白,為什麼粉絲下了戲還會想追隨她,但對我來說,同時深愛著天海小姐與中野小姐這兩個存在,是沒有任何的衝突的.

『天海祐希就像一幅油畫』

  我的高中美術老師曾經說過,一幅畫,是不會有完成的一天的.許多藝術家都會花費數十年的時間來填填補補同一張畫,顏色層層疊疊的一直疊上去,有時候覺得已經畫到自己滿意的的完成度了,腦中突然又有了新點子,就直接把新圖畫在舊圖上,這種事情也是時有所聞.

  而寶塚,就是中野祐里畫出的第一幅畫,絕品佳作,但是這位藝術家並沒有滿意,非常大器、非常乾脆的在這幅"在眾人眼中已是絕品的佳作"上,又覆蓋上新的色彩,但是不要忽略了,新的顏色就只會覆蓋上去而已,底圖其實從未消失,這個底圖是新圖的支柱,是基石.

  達文西的畫也被科學研究出底下有另外一幅畫,藝術家鑑賞家科學家們就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為之瘋狂,殊不知達文西要是地下有知,可能會爬起來溫柔的說「林北都已經把最完美的呈現在你們眼前了你們是在給我翻什麼舊作?」

  是的,對一個創作者而言,不管自己過去是否曾經創作出很厲害的作品,但是最大的期望,一定是要超越它,比起過去的榮光,更希望粉絲可以接受並喜歡「現在的自己」.

  中野祐里在為自己的作品添上新的色彩的過程並不是非常順利,她嘗試了各種多元的畫風,學習了各種不同的技巧,但藝術家除了不喜歡出門之外最大的特點大概就是固執,一心一意的從不放棄,最終,開啟了日本民眾全新的審美標準,「全新的曠世巨作」悄然降臨.

 

這幅畫,還會再繼續改變,繼續添上新的色彩

總有一天,天海祐希會成為一幅不折不扣的
「登峰造極的畫」

雖然在我心中已經是了.


( 圖_TzuChen H. 授權使用 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IMA 的頭像
    SIMA

    SIMAの天海祐希塗鴉部落

    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